2005年3月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四版: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无悔大凉山支教
口述 姚迎春 整理 朱乔夫

  我省大学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,浙江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团中央“到西部去,到基层去,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号召,在对口省份四川省,开展了为期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活动。到目前为止,我省已经有228名大学毕业生前往四川,他们都是近千名大学毕业生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。
  去年赴四川的志愿者中,有20多名志愿者被分配到了金阳县。这是一个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的贫困县,居民多是彝族人。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的姚迎春,就是这2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员。
  2月23日,记者专访了放假从金阳回来过年的姚迎春。年仅24岁的她由于这半年多来艰苦的支教生活,而成为浙江省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见证人。

   去之前,我根本无法想像数10名衣衫褴褛,穿着显然是其他地方捐来的衣服的孩子,在一间四面通风的房子里上课的情形——他们的课桌是自己的膝盖,他们坐的是一块块石头……
 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时,我真的难受极了。记得当时我拉过一个孩子,试着用我那块漂亮的手绢给这个孩子擦拭脸上的污垢,可怎么也擦不干净。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行动是那么无力,因为我看到了几十双眼睛里透露出来的那种友善的无动于衷。
  我刹那间明白,他们可能并不需要我这样短暂而没有实效的关怀。和每个学期缺50元钱不能上学、一年缺600元钱不能学到知识,或者一辈子就因为缺那么几千块钱而贫穷终身相比,脸上的污垢显得那么微不足道。
  当然,他们可能没想这么多,他们还都是孩子。但就是他们那种有了一张木板搭成的“桌子”就欣喜若狂的单纯,让人心如刀割。
  不知怎么回事,我想到了自己上小学时,拿着铅笔刀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图案的场景。这让我突然有了一种负罪感。
  真的不好意思。一谈到大凉山的孩子们,我就有些激动。
  
  我们这个志愿服务西部的计划,是从2003年开始的。具体是,由共青团中央、教育部、财政部、人事部每年联合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应届毕业生,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,从事为期1至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,目的是为了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、卫生、农技、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。
  我们这批人是2004年招募的,是第二批。当时是5月份,快毕业时。
  很偶然的,那天我去食堂吃饭,看到食堂前面挂着一条很长的横幅,上面写着:“用一两年不长的时间,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”。当时我心里也“咯噔”了一下,因为前几天也有同学告诉过我,我们浙江的志愿者去的是四川,我好像还联想到了李白、杜甫、李冰和苏东坡这些逝者,还有金沙江、西溪河峡谷的自然风光。
  嘿嘿,是的是的,我最初的动机确实不那么高尚,不过后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,直到我决定去四川,我真的不是为了看看自然人文景观才去的。我的老师郑恩岳教授对我作出这个决定有着很大的帮助。
  当时我已经找到了一个自己很喜欢的职业,就是入行旅游业。我是英语本科毕业,最适合这个工作了。听说到四川支教,我多少有点心动,但如果真的去了,那就意味着我要放弃这一切了。
  说实话,我刚刚毕业,工作都已经找好了,哪怕工作尚未妥当,但我的社会关系等什么的都在的,如果一两年不来往,到时候要找工作就太难了。这就像一个外地来的大学生,人生地不熟的,去哪里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啊!
  而且,我已经知道,我们这批人去的将是四川省大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,那是个贫穷落后得温饱都成问题的地方,可以说是真正的穷山恶水。
  所以我一直犹豫不决,拖了一个多月。期间,我多次向郑教授请教,希望他能帮我拿个主意。可郑教授每次都不直接回答我,每次都是解释:人的事业和地域是没有关系的,金钱和事业也同样没有直接关系。
  他告诉我,从赚钱的角度讲,做生意是最好的办法,但却存在赚多赚少的患得患失;从人生理想的角度讲,实现自己的目标是最好的结局,但同样存在对理想本身的境界高低的争执;而从善的角度看,古往今来,从未对“善”有过任何评价上的争议和遗憾。支教就是一种“大善”,对自己、对社会、对他人没有任何不利,即使存在一些暂时的放弃,最终仍然会收获更多。
  我深深地感谢郑教授,他没有给我拿“去与不去”的主意,却给了我一个一生中永远正确的答案。
  就在报名截止前的最后2天,我向学校团组织报了名。最后经过删选,再加上有人中途退出,到出发时,我已是全校惟一一个了。
  
  当然了,阻力来自方方面面,来自家庭和周围朋友的阻力特别大。
  我是德清县武康人,虽然从小生在农村,但从未出过远门,也没有吃过什么苦,我们这边的生活条件还是挺不错的。
  妈妈是最反对的一个。当时,她看没能劝阻成功,还亲自跑到学校找老师,希望断了我“自找苦吃”的后路。哈哈哈,这些就不要再说了,反正最后我还是成行了!
  后来我才知道,从2003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以来,像我这样愿意去的人还是很多的。计划实施的第一年,就有122名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,目前已经有59名学生服务期满回到浙江;2004年,又有106名大学毕业生踏上了志愿西部服务之路,其中本科生占了70%。我就是其中一个。
  我们这批人一共有20多名,被分配在金阳县的不同乡镇。
  去年6月底,我们一行到达四川成都,在川师大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时,都还不是十分清楚将往的金阳县、那里的交通状况和未来的学校、学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。直到7月初培训结束,火车从成都出发到西昌,再坐上了开往金阳的巴士时,才真正感受到了这个大凉山区的偏僻和贫瘠。
  那真的是太要命了,乘汽车就花了五六个小时,都是在盘山公路上绕行。从来没有到过这样偏僻的山区,也从未这么长时间地坐着汽车左盘右旋,路旁都是高达数十米的悬崖,只要一个不小心,就会连车带人跌到深山里去。
  我被吓坏了。一路上,我老是想起那位到云南义务支教两年多的志愿者马骅。马骅是在明永冰川景区公路距澜沧江桥不到300米处遭遇车祸的,他乘坐的吉普车飞下80米深谷下的澜沧江,连人带车被江水卷走。而我正要去的金阳县、我们正在行驶中的道路,和那条公路是一样的。只不过我们的一侧,是深达几十米的金沙江。我很害怕。
  
  到了金阳,同行的志愿者有的被分配到了林业部门,有的被分配到医院,我和其他3名志愿者被分配到了乡镇里的学校。我所在的是金阳中学。
  那边的电压很不稳定,虽然装了个100多瓦的灯泡,可是室内的灯光还是昏暗得很。不过万幸的是至少还有电,也有自来水。听说有几个乡镇连这些都没有,有些地方连水都没有,要从很远的地方一桶一桶地提回来。
  当地政府比较照顾我们,我们的宿舍是5平方米左右的房间,吃喝拉撒全在里面。你可不要看不起这5个平方的房子,和彝族村民泥土砌成的房子相比,简直是一个在天堂、一个在地狱了。我们很满足,特别是走访了当地村民家和所谓的学校校舍后,我们没有一个不动容的。
  我所在的金阳中学位于县城,虽然条件要远远好于其他一些乡镇,但和我平时所见到的家乡的一些学校还是无法相比。就拿学校的生源来说,一方面,很多家庭没钱让孩子上学,而另一方面,有条件的家庭却认为这里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太差,要把孩子送到外面读书。
  在我看来,这里的教育落后,是因为教师奇缺、以及贫穷两个方面的恶性循环造成的。比如我们金阳中学,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四五十岁,好的老师引不进来,老师用川普话上课。我们刚到时,用普通话上课,学生们竟然听不明白。
  我教初一两个班的英语。一个是汉族班,50多人,一学期下来少了10多个;另一个是彝族班,是从各乡镇上来的,70个人。但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——汉族班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好些,但流生多,学习也不太用功,他们的家长也多半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;相反,生活条件更为贫困的彝族班学生却学习都非常用功,尤其是女孩子们,非常勤奋。
  有一个叫阿力木洛的女孩子很了不起,常常我晚上9点半去查宿舍,总是不见她在宿舍,每次同学都说她还在教室看书。早上,她也四五点钟就起床看书了。后来,在金阳县的英语竞赛中,她获得了第一名。
  不过,难教的学生也不少,也有很多让人头痛的事情,但想想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很多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引起的,所以我从不过分责备他们,他们毕竟还是孩子。我们学校还常常有老师被学生气哭,甚至气得把手机和录音机都砸了的事呢。
  有一次,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作业,是写一篇《半年的英语学习体会》。孩子们的文章都充满了决心,但他们的决心中都有“走出大凉山”、“改变自己的命运”。可如果人才都走出去了,大凉山的命运谁来改变?我又不禁担心起来。
  
  原来,我只知道这里有金沙江峡谷、西溪河峡谷,有万亩杜鹃花、海拔4000多米的狮子山雪峰,满脑子的浪漫;现在到了这里,真正融入他们生活,我才知道这里还有苦难,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帮助的人,特别是孩子们。
  这次回来,除了过春节,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。我得趁着这几天,联系向金阳的学校进行捐资助教的事。生活条件不说,就是教学设备,都是最最原始的——没有课桌椅,没有城里再普通不过的投影仪,教室里只有一块不到一米见方的黑板和几支粉笔。
  有一次我带几个学生去县城的网吧,想向他们介绍网络知识,学生们从没见过电脑,都傻了。最后,他们全都哭着要求每个人都上一遍电脑。没办法,我只能采取“强制措施”,因为晚了连家也回不了。那天,我也哭了。
  告诉你,我在金阳哭的时间可能比我这24年来加起来哭的时间还多。
  趁着今天接受采访,我想向你提个请求,不知道能不能在文章中帮我呼吁一下,大家都能帮他们一把。可以直接捐款捐物给四川省凉山自治州金阳县团县委,找他们的团县委书记,叫唐玲。顺便说一声,如果是捐物的话,最好是托运,这样比较便宜。
  最后,我希望那些有能力的人来大凉山看看,花费你短短的几天时间,亲身感受一下这里的需要。

  主持人的话
  这是一个名为“旁听”的栏目,特别推出“听你的人生故事”。或许你的故事特别坎坷,或许你的故事特别感人,或许你的故事给人启迪。一个故事,一段人生。心情热线:85113675,你的故事,有我在听。